top of page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從埔中茶到松柏長青茶:八十歲以上耆老才知道的好滋味
「一眼、二凍,三埔中」是清治臺灣茶商評茶的排名,分別指嘉義梅山鄉龍眼林、南投鹿谷鄉凍頂山及南投名間鄉埔中村。其中,埔中村的手工製茶技術悠久且備受推崇,名間埔中茶與鹿谷烏龍茶同被南投縣文化局列為傳統知識與實踐類的無形文化資產。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正濁水米佇佗位:濁水溪與湳仔
濁水米,這名字或許讓你首先聯想到彰化的溪州或二水。然而,真正孕育出這種米的地方,其實是在南投縣名間鄉的濁水村到新民村一帶。這片土地位於台灣母親河──濁水溪的中上游,遠離工廠與家庭的污染源,也是濁水溪黑土沉澱的起頭,因此這裡的濁水米特別美味。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濁水溪觸口與八卦山脈風水傳說
濁水溪作為臺灣最長的河流,自然在長期人們的一代又一代的生活觀察下,結合地形與水文,有了許多的風水傳說。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濁水溪清,必有大事發生。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山頂人,衫紅紅」:八卦山紅土與取水
名間鄉有一句諺語:「山頂人,衫紅紅。」表面上這句話描述了山上居民因紅土染紅衣物的現象,實際上揭示了八卦台地居民在艱苦環境中的生活方式與取水困境。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名間角落的客家足跡
在名間鄉有許多地名以「坑」字命名,如松柏坑、坑內坑等,這些地名源自客家。名間鄉的客家文化,也影響了宮廟的命名。日治時期,一塊阿公婆牌,從崁頂的山上漂流至湳仔埔的石頭坑,被當地居民拾獲。後來,這座大牌客家祖先龕託夢給居民,要求在發現地附近建廟供奉,這座廟便成為「坑仔媽」。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名間裡的外省人──新民仔
外省人,是指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隨著國共內戰的爆發而來到台灣的士兵及其家屬。他們來自中國各地,帶著不同的方言與文化背景,跨越海峽,定居於台灣。這些外省人有一部分被安置在彰化大同農場新民墾區。這些外省老兵與已經在名間紮根的閩南人不同,他們是帶著戰爭創傷與離鄉背井的痛苦來到台灣。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漢人之前─洪雅族的名間
名間鄉東部地區,地勢低窪,擁有豐富的湧泉資源,曾有平埔族——洪雅族(Hoanya)繁盛於此,是漢人移民大量湧入前,這片土地的主人。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和外來勢力的入侵,最終被迫遷離家園......
bottom of page